找到相关内容1307篇,用时35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密宗行者需要懂得的几个大问题

    就是证得的境界,修持者在禅定时的觉受中达到身心的宁静和轻安,身体很轻、很舒畅,做事时可以愉快和轻易地完成。心念上的轻安,显得容易生起正见和舍弃邪恶之见。正如《长阿含经》中的《十上善护经》中说的一段...具大善巧,能说能行,六度、摄齐修者,可为皈依之相。最胜密法说:“灌顶传承不断桥者即传承次第未中断,护戒清净,三门妄念少,慈悲心重者,可依。”又,“有最胜密乘修持,己证空性,己见本尊慈悲方便,或不为...

    乌金多吉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181959601.html
  • ——与史实

    认为前八定,包括天台宗三止三观虽然圆妙,但均非上乘,只有达摩所传之如来清净才是最上乘,而且“人传一人”,“千灯千照”。所有这些,正是复杂化、神秘化之滥觞。如此说,老婆心切,却也失去初创时期简易明快、直探本源的特征,为后世说禅者开了一个很不好的先例,实在是对禅宗思想的误导。于是有临济之三玄三要,料简,宾主,照用,三喝、三哭、三笑,...

    麻天祥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184859631.html
  • 觉意三昧与句无生门

    心念的修持法门。  如《大智度论》卷第八十七<释一心具万行品第七十六说>:   云何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时,一念中具足行六波罗蜜、、无量心、无色定、念处、正勤、如意足、五根、五力、七觉分...寂灭,菩萨七觉分圆显,自然流入十住、十行、十回向、十地、等觉清净中。此中,“入法门七觉”在修持到七地以后,就进入不退转的法云地,抵达句不可说之中的“不生不生”的境界,则是无量四谛。我法二空,...

    赖贤宗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233359901.html
  • 十善业道是菩萨戒的共轨论

    受持戒相,持戒清净,则可别别解脱;定共戒是住在八定之人,自然不会犯恶行造恶业;道共戒则已证学与无学的圣道,已离烦恼,已断生死,无漏智慧现前,根本不会再有犯净戒造恶业的可能。  欲界凡夫,若不受持别...十善业道是菩萨戒的共轨论  释圣严  一、前言  二、十善法与大小乘诸经论  三、十善是世间善法的常轨  、十善与五戒都是佛法的正道  五、十善是世间善业道也是出世间无漏道  六、由十善正行道而...

    释圣严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261460068.html
  • 般若义理的探究

    如实见诸法。见已得无所有法。得无所有法已见一切法空。 圣谛所摄圣谛所不摄法皆空。若如是观是时便入菩萨位中。是为菩萨住性地中不从顶堕。用是顶堕故堕声闻辟支佛地。是菩萨住性中能生无量心无色定。...第二十四:  【云何知圣谛。知苦圣谛时远离二法。知苦谛不二不别。是名苦圣谛。集尽道亦如是。云何知苦如。知苦圣谛即是如。如即是苦圣谛。集尽道亦如是。】     摩诃般若波罗蜜经卷第二十六:  【为众生说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325160387.html
  • 止观学说体系

    有所区别,以为“”本身已包含了“定”和“慧”,所以才能“一切皆摄”。他说:   说禅则摄一切,若说余定则有所不摄,故名波罗蜜。复   此,中智定等,故说波罗蜜。未到地中间,智多而定少,   ...以及佛法渐浸的作用,南方禅业总体上不可与北方抗衡,但自南朝中叶起,江南学也已广泛流行,否则便难以理解达摩在转入南方后的迅速壮大;北方禅业因其社会背景和地理条件,风气极盛,但自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后,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353160554.html
  • 佛教《三字经》略解之佛教缘起篇

    圆满解答;又跟随当时几位成名的“仙人”修行,然效果也并不理想。于是王子决定实行苦修,入雪山静坐习禅。一晃六年过去,王子的禅定功夫已臻极高的境界,进入到于——天的最高处。但它并没有给王子提供有关人生...缘觉、声闻“圣”。  真如体,须亲证。  [真如]:真是真相、真实不虚;如是如此、如常不变。真如即是法界体性真实如此不面目,也就是不变不异、不生不灭、不增不减、不垢不净、恒常如此、究竟不虚的真实存在。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400560822.html
  • 台宗性修二德探究

    教则殆。”有些行者,昧于教理,盲修瞎炼,像无闻比丘,把当作果,未得谓得,未证谓证,误人误己。可有些学者,偏攻文字之教,却不依教起观,犹如说食数宝不得实益。如果想在道业上有所成就,应先对佛法有深人的...恶位地的众生,可以观修恶以达性恶;已得圆满解脱的佛陀,可以现怒目金刚,逆化众生。可见,性恶法门与性善法门同样重要,不可偏废。  ()见性是否就了生死  开悟有解悟和证悟的差别。解悟只是在知见上明白...

    释界明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404660869.html
  • 唐玄奘及其佛经翻译

    rdquo;;把“空三昧、无相三昧、无作三昧”,改译为“空三摩地、无相三摩地、无愿三摩地”;把“”译为“静虑&...三藏法师传》、道宣的《续高僧传》卷《玄奘传》以及玄奘的《大唐西域记》、智升的《开元释教录》等,为我们留下了有关玄奘的丰富而比较可靠的资料。   一 玄奘学历及其赴印求法的艰难历程   玄奘(...

    杨曾文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460761214.html
  • 佛教的礼仪及其禁忌

    的智慧。“定”有世间的无色定,有出世间的受想灭尽定 、有世间的九次第定、三三昧等。通过修定,克服嗔恨心、妒忌心、轻慢心等,过上安静和 谐的生活。也称熄灭“嗔”毒。  〖HT4”K〗3、慧学  ...上说,佛教就是佛陀所说的教言,如果用佛教的术语来说,应当叫做佛法,包括圣 谛、缘起法、法印、摄六度、八正道等教义,解释人生和世界的问题。  佛教的创始人释迦牟尼出生于古印度迦毗罗卫国(今尼泊尔国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474061319.html